深圳水務局表示,5年后將從西江引水,實現(xiàn)東江、西江“雙水源”供水保障。
市民的飲用水從何而來?質量怎樣?民生保障有無困難?藍圖如何規(guī)劃?
11月4日,由市直機關工委書記胡錦帶隊,市第六次黨代會市直機關工委系統(tǒng)代表團組織24名黨代表開展集體履職活動,赴廣東省惠州市現(xiàn)場調研深圳東江水源工程。深圳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立新,向代表們介紹了東江水源“水情”,并透露國家水利部已敲定同意,深圳5年后將從西江引水,實現(xiàn)東江、西江“雙水源”供水保障。
水是城市發(fā)展的命脈。深圳雖有九大流域水系、310條河流,但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每年19億立方米的城市用水中,有15億立方米需要境外取水。為了保障“城市生命線”,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深圳水務部門超前謀劃,科學論證,選定東江干流作為重點飲水水源地,從惠州境內(nèi)的東江取水。
在廣東省和深圳市、惠州市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1年12月28日,第一汪東江清泉經(jīng)110公里長的專用輸水線路,引調入深。二期工程于2010年11月通水。該工程設計總供水量為7.2億立方米/年,最大輸水流量為30立方米/秒,供水水質達到國標GB3838-88飲用水源II類以上標準,保持連續(xù)安全運行至今。
黨代表們首先抵達惠州市區(qū)上游河段的水口鎮(zhèn)。在深圳市東江水源工程管理處東江管理所的展示廳里,工程沙盤上閃爍的彩燈,生動演示了東江水沿山脈自然走勢,經(jīng)兩級泵站提升,跨越惠州兩區(qū)六鎮(zhèn)和深圳七區(qū)十二個街道,在深圳經(jīng)松子坑、西麗、鐵崗、石巖四大水庫調蓄后形成“長藤結瓜”,覆蓋全市的供水網(wǎng)絡。
東江泵站旁,青山排立,綠樹翠竹,碧波蕩漾,良好的水生態(tài)環(huán)境給黨代表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自東江水源工程建成通水以來,累計50多億立方米清水,正是從這處東江水源工程取水口源源不斷輸往深圳,工程直接或間接支撐了深圳1/3以上的生產(chǎn)總值,使飽受干涸之苦的深圳特區(qū)成功突破水源匱乏的瓶頸。
惠州市永湖鎮(zhèn)的永湖泵站,是代表們考察的第二站,也是東江水源工程輸水主干線的二級提升加壓泵站。黨代表們實地參觀了輸水隧洞、高位水池、泵站機組、中控機房等。時值工程年度停水檢修期,閘口緊閉,箱涵和隧洞露出原貌,但4.75米高的日常水位印跡清晰可見。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枯水期例行的機械設備檢修和池壁清潔修補等,為下一年度的供水做好保障。在這里,東江、西枝江泵站抽調的原水經(jīng)過加壓提升,通過4條巨大的管道,爬上了70米高的高位出水池,然后開始一路自流,奔向深圳。
調研活動中,王立新向黨代表們作《深圳市治水提質工作計劃(2015-2020年)》(送審稿)報告。在深圳市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編制實施“十三五”規(guī)劃之際,深圳的“水情”和新提出的治水十策、十大行動等,贏得了黨代表們的熱烈回應。
據(jù)透露,由于東江水源工程供水已達設計流量的滿負荷運作,深圳正在謀劃新的供水保障線。近日,經(jīng)國家水利部敲定,深圳5年后將從西江引水,經(jīng)佛山或中山穿越珠江口,至交水點公明水庫,從而實現(xiàn)東江、西江“雙水源”的供水保障。
代表團團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胡錦表示,水是民生焦點。東江水源工程年供水量占到深圳境外引水總量的近半,為深圳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希望通過黨代表的調研推動作用,讓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持深圳治水提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