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能力本已不足,還要規(guī)劃建設三四千人的住宅區(qū)。如果沒有及時被水影響評價審查叫停,這個項目每年將向河中直接排放20萬立方米污水。昨日,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獲悉,去年本市共有6個建設項目因未通過水影響評價審查而不予立項。而3月起,本市將在5區(qū)縣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市推行水環(huán)境影響審查。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兩會上,市委書記郭金龍指出,本市正在研究以水控人,以水資源作為限制條件,確定人口調(diào)控目標。而實際上,早在去年,本市率先在朝陽、海淀、豐臺、通州、大舉五個區(qū)縣試點水影響評價審查,未通過水影響評價審查的項目一律不許上馬。而評價包括17項指標,包括建設項目用水量合理性、公共管網(wǎng)的供水條件、污水排除方案等。市水務局表示,去年就有6個項目沒通過審查而遭遇“流產(chǎn)”,“這6個沒通過審查的項目,基本都是因為觸碰了納污紅線。”相關負責人指出。
該負責人舉例說,位于清河附近的某擬新建住宅項目就卡在了水影響評價審查上。該擬建的住宅項目每年起碼還要排放20萬立方米污水,遠遠超出了這一區(qū)域的污水處理能力。“本來清河地區(qū)就一直存在污水處理缺口,去年啟動臨時治污工程之后,污水直排才勉強得以處理,一旦再新建住宅項目,清河有可能再次變成‘臭水溝’。”
除了被叫停的項目,水影響評價的評審還有可能對項目的用水需求進行“壓縮”。像騰訊北京總部大樓項目提出了每年36萬立方米的用水需求,評審后被壓縮至不到25萬立方米。“騰訊大樓的建設方依照樓內(nèi)人數(shù)提出了用水需求,這符合國家標準。但如果按照更為嚴格的北京市地方標準,寫字樓的用水量應該以樓宇的面積來計算。”這樣一來,單在這一個項目上,就壓減了11萬立方米清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