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們有水喝,鄉(xiāng)親們就渴不著。”這是南昆鐵路沿線站區(qū)的鐵路職工對當?shù)乩习傩盏囊痪錁銓嵉某兄Z,南昆鐵路開通15年來,各個站區(qū)的鐵路職工換了一茬又一茬,但這句承諾不曾改變。
南昆鐵路經(jīng)過的地區(qū),是我國貧困人口最多、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qū),由于受交通運輸瓶頸的制約,很多資源沒有得到大規(guī)模開發(fā)和利用,守著金山過窮日子是當時老百姓最真實的生活寫照。當?shù)乩习傩諏﹁F路的渴望曠日持久。
人們無法忘記,20年前,南昆線建線時,沿線兩旁的老百姓敲鑼打鼓迎接鐵修建鐵路的工人到家里做客。
由于南昆鐵路沿線許多站區(qū)建在海拔在2000米以,地理上的原因讓修路工人一直面臨著缺水的困擾。
得知工地缺少飲用水,老百姓自發(fā)組織送水隊,一步一步翻山越嶺把全村省下的比黃金還珍貴的水送到工地,送到修路工人的手上。
“鐵路修到哪,老鄉(xiāng)們的水就送到哪。”一位當年修南昆線老鐵路滿懷感激的說道,“如今,鐵路通車了,站區(qū)有水了,鐵路人有喝水了,可山里的鄉(xiāng)親們還過著滴水如金的日子,我們給老鄉(xiāng)送水那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
在南寧鐵路局轄內的南昆線52個車站中,其中位于云貴高原的根龍、文佃、尾芽、龍廣等十幾個站區(qū)的所在地長期處于缺水狀態(tài)。在南昆鐵路沿線的一些地區(qū),一些地區(qū)的村民花了幾千元打的水井,往往用了一兩年就干枯了,“喝水難,水難喝、難喝水”成為生活在這些地區(qū)的群眾的頭號難題。
1998年,南昆線修好了,車站附近沒有水源,為了保證鐵路運輸?shù)恼Ia(chǎn),南寧鐵路局克服了重重困難從數(shù)十公里外引來了地下水。自從通了自來水的那天起,只要一到旱季缺水,這些車站和工區(qū)都會盡最大可能為災區(qū)提供飲水方便。
“不論缺水多嚴重,我家的水缸從沒干過,感謝這些鐵路的雷鋒娃!”每逢干旱之際,貴州省安龍縣新加村90多歲高齡的李永才老人家里每隔幾天就會有一群義務送水部隊定時上門,送來一壺壺的自來水。
老人年紀大了,記性不好,又因為站區(qū)的職工經(jīng)常會有一些調動,老人常常叫不出記這些或熟悉、或陌生送水人的名字,但在老人的嘴里,他們有一個相同的名字——“鐵路娃”。
在新加村,居住著1000多名布依族、苗族村民,平時靠地頭水柜積攢生活用水。近年來,新加村的年輕人外出打工,一千多人的村子只剩下600多人,大多數(shù)都是老人和小孩。
冗百站、冗百線路工區(qū),毗鄰新加村,海拔1719米,是南昆線上一個劈山而建的車站、工區(qū)。
自從車站通水的那天起,車站和工區(qū)的水源也就成了村民們的水源。然而,雖然鐵路站區(qū)提供了免費水源,但幾十公斤的水,幾公里的山路對于這些老人和孩子來說還是困難重重。得知這一情況,車站、工區(qū)的職工們自發(fā)地組成送水隊,把生命之水源源不斷地送到那些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的家中,這一送,就是十幾年。
這些平日在凹凸不平的鐵路道砟上如履平地的漢子們,在崎嶇的山路上背著數(shù)十公斤的水也有些不太適應,跌跤滑倒是家常便飯,為了不讓珍貴的水灑落,他們還專門買來了大號的塑料壺。
每年的旱季,鐵路送水隊成為南昆線許多站區(qū)一道別樣的風景。
有時旱情嚴重時,站區(qū)的自來水也會受到影響,使得原來嘩嘩流的自來水變得只有手指般粗,有時還斷斷續(xù)續(xù)。這些鐵路職工們想盡一切辦法節(jié)約每一滴水。
“職工們少用一點水,老百姓就可以多用一點水。”
南昆鐵路沿線鐵路站區(qū)每個月用水定額大多都是50噸左右,然而,每到缺水季節(jié),水表記錄的用水量卻都在200噸以上,最高達到300多噸,這些超出計劃的用水,都流到了當?shù)乩习傩盏募依铩?/p>
“20年前一碗水,20年后一眼泉,天上雷公不下雨,人間有情鐵路人……”這是能歌善舞的新家村苗族群眾逢年過節(jié)經(jīng)常唱起的自編苗語歌,也是南昆線上“鐵路為人民、人民愛鐵路”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