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南水北調中線集中移民工作基本結束,屆時河南境內的16.2萬人將搬離家園。2014年,丹江口水庫的水將淹沒自己的過去,改變軌跡流向陌生的北方。
南陽市移民局稱,河南南陽丹江口庫區(qū)移民,被評價為繼長江三峽移民之后最大的一次國家行動。
三峽工程實際搬遷45萬人,歷時16年,平均每年2.8萬人。而丹江口水庫移民和搬遷的人數為16萬,這個時間只有兩年。一年搬遷8萬人。
庫區(qū)發(fā)展停滯
停建令要求停止基礎設施投入,庫區(qū)人出現了吃水難、用電難、出山難等一系列問題,全國各地的農村都在改革開放,在這里完全看不到,這里成了“最落后的部落”。
水庫與移民似乎永遠相伴而生,建水庫必先移民。
淅川縣地處豫鄂陜三省接合部,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qū),因地域內的丹江口水庫成為2014年北京市的水源地,這個擁有67萬人口的縣城,四分之一都要搬離故土。
樊桂英是淅川縣香花鎮(zhèn)趙王營村的村民。8月18日,他們全家人還在收拾剩余的家具和零碎物品,其他家具都運到鄧州市穰東鎮(zhèn)涅陽的新居了。按照搬遷規(guī)定,運物和人的車是分開的,所以村民們要第二天早上坐客車去新家。這天晚上是他們在故土的最后一夜。
這個40多歲的女人,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大很多??吹接浾邅?,她躲開,趁人不注意打開水龍頭,洗了幾下黑乎乎的臉,“俺啥也不會說,說不好,你問領導吧?!彼钢逯f。
村支書說,“讓你說你就說”。樊桂英有點不情愿地面對著記者。
“舍得離開這里的家嗎?不舍得,但也沒辦法。舍小家為大家。”
這句“舍小家為大家”,是目前庫區(qū)人最常說的一句話。
在外人看來,讓樊桂英舍不得的這個家實在不是一個“像樣”的家。
走進惟一沒有被拆掉的廚房,這是土制的,房子從外邊看上去,隨時要倒的樣子。走進廚房內,可以看到房頂上都是窟窿,漏雨是不用說的了。自搭的灶臺上還放著幾個大饅頭,上面落著蒼蠅,廚房里有一張床。樊桂英說,因為這幾天在收拾東西,房子都拆了,所以臨時住在廚房里,這個臟兮兮、黑乎乎的小屋子彌漫著難聞的味道。
2003年國家頒布丹江口庫區(qū)停建令,國家、集體和個人都不允許在庫區(qū)投入建設,準備隨時啟動搬遷和移民工程。為此,很多移民的生活條件和發(fā)展受到嚴重制約。
“停建令”還同時停止基礎設施投入,庫區(qū)人出現了吃水難、用電難、出山難等一系列問題,全國各地的農村都在改革開放,在這里完全看不到,這里成了“最落后的部落”。
南陽市移民局領導說,“有報道采訪團來這里看完后回去寫新聞說,北京一杯水,移民幾滴淚。這話一點沒錯,庫區(qū)人民為南水北調犧牲太大了。”
一生都在搬遷
“人家都說落葉歸根,我這把歲數還要再離故土,我想不開,但是咱不能讓兒女受連累。”
這次搬遷是樊桂英記憶中的第二次搬遷,她十幾歲的時候父母曾經帶著她從庫區(qū)下邊搬遷到上邊,為了庫區(qū)的加高。
實際上,這個記憶是丹江口水庫多次移民中的一回。
1958年丹江口大壩開工,1959年淅川縣2.2萬人移民青海,1961年大壩圍堰壅水,丹江岸邊淅川縣又有2.6萬人搬出庫區(qū)。1962年大壩工程因質量問題暫停,遷出的大部分移民又返回庫區(qū)。1964年,中央同意丹江口水庫工程恢復施工,移民問題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熱點。
那一次搬遷從1966年持續(xù)到1968年,分3批近7萬人被分別搬遷到湖北的三個地區(qū)。從1971年開始到1978年因水庫加高,淅川縣8萬多人搬遷到縣內其他地區(qū)。樊桂英一家就是那次的搬遷者。
庫區(qū)的特殊,造就了新名詞——移民標本。何照勝就是“移民標本”之一。這位75歲的老人一生都在搬遷。23歲遠赴青海,后返流淅川,30歲再遷湖北荊門,然后再返老家,如今因為水庫加高,他還要再次搬遷到黃河以北太行山下的新鄉(xiāng)。老人一生輾轉三省四地,如今已是拄著拐棍走路,還要搬遷。老人說,“大家都知道,這是國家需要”。
香花鎮(zhèn)移民干部說,搬遷最難的是老人,年輕人好說。但是老人們多數不愿離開故土,這樣就出現了這種情況,為了搬遷一個老人,可能要動用十多個親屬來勸說,子孫不行,就找親戚朋友。
“人家都說落葉歸根,我這把歲數還要再離故土,我想不開,但是咱不能讓兒女受連累?!币晃话搜夏棠探邮懿稍L時說,自己不走,全家都動不了,還是走吧。
移民時間減半
“快一個月才搬遷1000人,還累倒了好幾個干部。我們想這樣不行呀,完不成任務,到2014年工程肯定無法保證通水。就定下新政策,蓋好房子再遷人?!?/P>
2008年,丹江口庫區(qū)移民安置工作開始實施,原本中央要求4年完成搬遷,但是河南省提出“四年任務,兩年完成”。
對此,南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庹軍解釋,搬遷是第一步,第二步還要穩(wěn)定、要發(fā)展、要致富,所以必須給后邊的工作留出足夠的時間。如果拖到2013年,肯定影響到工程建設和移民村的發(fā)展穩(wěn)定。此外,2008年正逢全球金融危機,搬遷盡快啟動,盡快投資,也有利于拉動內需,促進河南經濟發(fā)展。
然而計劃雖好,實行卻難。搬遷初期,沒有任何經驗可循。從2008年開始,淅川縣開始搬遷10個村的1.1萬人,這次試點搬遷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最后很多干部都接近精神崩潰。
試點期間,淅川縣全體村干部投入到搬遷,其他工作都暫時放下,全市圍繞搬遷工作開展。早上5點多出門,晚上最早10點半到家,每個人精疲力竭?!靶Ч盍耍煲粋€月才搬遷1000人?!倍泼褚膊粷M意,反對情緒很大。
“這樣不行呀,完不成任務,到2014年工程肯定無法保證通水。就定下新政策,以前是發(fā)錢補貼農民自己蓋房子,后來是蓋好房子再遷人,過渡初期為移民發(fā)放一周的糧食。”
經過調整后,搬遷速度上來了。按照當地信息顯示,本月底,淅川縣16.2萬人將全部搬離,目前完成90%多。
南陽市移民局稱,現在回過頭來看,提前到兩年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如果時間太長,恐怕很多人的精神意志要崩潰,而且像三峽一樣,搬得越久可能越搬不動。
補貼發(fā)放公開
南陽市移民局負責人說,南水北調的補貼資金全部實行公開制,該發(fā)多少怎么發(fā)相關文件都公開公示,“這個款項各級機構都不敢截留”。
移民后的生活問題,是移民領域的普遍難題。
鄧州市穰東鎮(zhèn),是醫(yī)圣張仲景的故里。樊桂英的新房就在穰東鎮(zhèn)。
一進村子就能看到新建起來的一排排白色整齊的小房子,有一層的,還有兩層、三層的。根據人口數量和安置標準,樊桂英家是一個三層的樓房,每一層都有三間房子,這是一個氣派的新家。
村里配套有醫(yī)務室、學校、超市等,路面是水泥馬路,如同一個新的小鎮(zhèn)一樣。樊桂英很滿意,她的計劃是自己和老伴繼續(xù)種地,兩個兒子一直在城里打工。
不同于尚未開始新生活的樊桂英,已經在新居生活一年的陳大姐并不滿意。
她所在的厚坡鎮(zhèn)陳莊村去年從庫區(qū)搬遷到新房,已經搬遷一年多。陳大姐指著她家臥室的墻角,“漏水一個月了也沒人給我修,你看看”,墻角的雨水印記清晰可見。
這個家因為只有3口人,所以只有一層房子,3個小房間,屋內放著破舊衣柜和床,與新房顯得并不協調,唯一一件像樣的家電就是一個小電視。
按照國家標準,移民每人每年國家給予600元的補貼,一直發(fā)放20年,同時搬遷初期一年內每人每月還要額外發(fā)100元。陳大姐說,她家的補貼一直沒有發(fā)下來。“我不知道以后干什么,我靠什么生活?!?/P>
村干部否認了她的說法,補貼都按國家標準發(fā)到位了。村干部認為,移民后的新生活要靠自己努力,比如有的人家已經開始謀第三產業(yè),搬下山后養(yǎng)殖蝎子想致富的門路。
南陽市移民局負責人說,南水北調的補貼資金全部實行公開制,該發(fā)多少怎么發(fā)相關文件都公開公示,“這個款項各級機構都不敢截留”。
該領導也承認,當地政府財政壓力極大,整個丹江口庫區(qū)移民復建項目200個,包括房子等項目因物價上漲等原因,超出國家的預算撥付,全部由地方財政承擔,同時地方政府因庫區(qū)水質的安全,大量關停污染企業(yè)或危險項目,地方財政損失數十億。
該負責人希望移民區(qū)的發(fā)展能夠按規(guī)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