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引水工程正式通水。”昨日上午9時許,隨著省委書記周強朗聲宣布,周強、楊泰波、陳潤兒、謝康生、譚仲池等省領導與日本國際協力機構中國事務所副所長廣澤正行共同開啟水閘,現場實時視頻監(jiān)控顯示,取水閘門徐徐拉升,水流歡快地涌入管道,流入星城百萬市民家。
通水儀式上,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發(fā)來賀電,對引水工程正式通水表示祝賀。通水儀式由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劍飛主持。市領導余合泉、程水泉、羅購三、李軍等出席。
結束單一水源取水歷史
上個世紀末,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站在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高度,開辟第二水源,確保用水安全,決定興建長沙引水及水質環(huán)境工程。2005年10月,長沙引水及水質環(huán)境工程動工,輸水距離總長98公里,其中,株樹橋水庫至星沙76公里,星沙至長沙市第五水廠22公里,要穿越隧洞43.8公里,橫跨4區(qū)2縣(市)23個鄉(xiāng)鎮(zhèn)。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潤兒深情地說,工程從規(guī)劃立項到投入營運,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心,得到了國家部委的細心指導,得到了日本協力機構的鼎力相助,得到了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為加快工程建設,早日建成受益,前年長沙又將這項工程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經過5年建設和不懈努力,實現了工程如期竣工。
陳潤兒說,引水工程的建成,結束了湘江單一水源的取水歷史,緩解了湘江第一水源的取水壓力,不僅能夠提高市民的用水品質,還能保障城市的用水安全。作為水質環(huán)境工程項目,花橋、新開鋪污水處理廠的投入運營,將有效改善圭塘河、瀏陽河及湘江水質,保護雨花、天心等區(qū)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陳潤兒要求有關部門把引水工程經營好、管理好,使工程造福更多的長沙市民,發(fā)揮更大的整體效益,為推動長沙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快“兩型”城市的建設,書寫綠色文明的新詩篇。
每日輸送65萬噸優(yōu)質水
作為確保省會長沙飲水安全的民心工程和戰(zhàn)略工程,隨著輸水管道的全線通水,每天將有65萬噸的株樹橋水庫原水輸送至長沙,在供給瀏陽永安5萬噸后,在長沙縣廖家祠堂水廠日生產凈水30萬噸,還有30萬噸原水再送至長沙五水廠置換湘江水源。同時,引水工程本期建設配水管網39.3公里,實現廖家祠堂水廠輸配水與城市主體、星沙配水管網分別勾連,形成“多源供水,互通互補”格局,首期服務范圍主要是城北、城東和城南部分地區(qū)。
另外,水質環(huán)境工程包括花橋、新開鋪兩個污水處理廠及污水收集系統(tǒng),一期建設規(guī)模日處理污水能力分別達到16萬噸、10萬噸。
引水工程和水質環(huán)境工程總投資47.45億元,其中建設資金利用日元貸款199.6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5億元),是長沙單個項目利用外國政府貸款額度最多的市政工程。通水儀式上,廣澤正行對引水項目順利通水表示祝賀,對付出艱苦努力的建設者表示敬意,祝愿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建立起來的合作關系能對進一步推動中日兩國的友好關系起到積極作用。
通水儀式上,長沙引水及水質環(huán)境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學成介紹了工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