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15日至21日是全國城市節(jié)約用水宣傳周,成都媒體為此推出特別報道。報道說,《華陽國志》記載:“蜀沃野千里,號稱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倍缃?,成都已步入全國400個缺水城市行列。專家稱,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成都平原部分地區(qū)20年后將“無處找水”。
數(shù)據(jù)顯示,成都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約為93.16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本地水資源量僅為828立方米,已遠遠低于國際公認的1700立方米/人的嚴重缺水警戒線。因此,從2008年起,成都便被列入全國400個缺水城市之一。去年,成都人均水資源僅為660多立方米,約占全國人均水資源的1/3,不足世界人均的10%,“且仍有逐年降低趨勢”。
四川省水利廳表示,包括成都在內,四川很多城市都處于缺水狀態(tài)。其主要表現(xiàn)為區(qū)域性缺水、季節(jié)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據(jù)測算,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20年,全省城市需水缺口將達4456萬立方米,這意味著城市用水需求八成得不到滿足。有水利專家稱:“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成都平原部分地區(qū)20年后將出現(xiàn)無處找水的現(xiàn)象”。
而對于從水源豐沛的“天府之國”變成嚴重缺水城市的原因,專家分析主要有四個方面:用水量大幅增長。隨著城市人口規(guī)模擴大,生活用水開始大幅度增加,“自2008年以來,成都用水量每年以8%的速度增長?!?;污染讓部分河流消亡。城市規(guī)模和人口規(guī)模的日益擴大,也導致了水污染嚴重。據(jù)測算,在成都平原上,每平方公里有1.22公里的河流。由于缺乏活水,河流自凈能力喪失,一些自然河流消亡了,另外一些自然河流則淪為生產(chǎn)、生活廢水的下水道和雨季時節(jié)的溢洪道,再也不能取水;“5·12”大地震造成的影響。在都江堰,普遍存在地表水減少、地下水位下降等現(xiàn)象,“特別是在地震后,除了部分地區(qū)地下水位出現(xiàn)下降情況,還有些地方水源和地下水莫名就消失了”。還有一個原因是,氣溫升高與干旱天氣。作為成都的主要供水干流,在人們的印象中,岷江的水資源向來豐富。但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豐富是“相對豐富”,實際上,岷江來水近幾十年一直呈下降趨勢,“每10年減少5%左右,這幾年比例還要高些”。此外,隨著近年來氣溫的不斷升高,岷江上游的積雪量也在不斷減少。近幾年出現(xiàn)的干旱也給岷江帶來了影響。成都市自來水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水六廠在毗河上的取水口水位再次降至近10年來的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