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沈陽市人大代表、沈陽市水務集團董事長張國祥在沈陽兩會期間提出了關于“中水回用”的建議,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沈陽市供水能力目前已到極限,希望通過中水利用來緩解用水壓力。
那么,沈陽市究竟有多少中水?又怎樣來利用這些中水來緩解用水壓力?帶著這些問題,本報專門采訪了沈陽市振興環(huán)保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宮艷萍、規(guī)劃發(fā)展部部長楊曉林。
記者:沈陽市目前有多少中水?
宮艷萍:“中水”一詞從上世紀80年代初在國內開始出現,也被稱作“再生水”,是指各種排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達到規(guī)定的水質標準,可在生活、市政、環(huán)境等范圍內使用的非飲用水。相對應的,通常把自來水稱為“上水”,排放的廢水稱為“下水”。目前沈陽振興環(huán)保集團共有5家投入運營的大型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規(guī)模為117萬噸/日。另外還有6家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當中,預計到全部投入使用時總設計處理規(guī)??蛇_到185.5萬噸/日。
記者:這些中水再次利用的情況如何?
宮艷萍:沈陽市的中水利用率目前還很低,每天大約有20余萬噸的中水可以被再次利用,其中有8.6萬噸固定供給電廠,其余中水只在春季農耕季節(jié)時用于灌溉。此外大約還有每日7000噸的中水經過處理后,可以用于城市綠化、環(huán)衛(wèi)、洗車等用途,不過這部分水使用率更低。其余的中水,就全部排入渾河,成為環(huán)境水體的補充了。
記者:什么原因造成中水利用率不高?
宮艷萍:主要是企業(yè)運營成本的制約,比如現在沈陽所有的中水都是免費的,誰需要用就可以直接來運走,但即便這樣仍很少有人來取中水用,因為運輸成本太高,從成本上考慮不如直接使用自來水。如果想提高利用率,勢必要替用戶節(jié)省運輸成本,那么就需要鋪設專門的中水運輸管線,而管線的投資成本較高。所以想提高中水利用率,需要通過政策的引導,并給中水合理定價,這樣才能形成合理完善的產業(yè)鏈,使中水更有效地被利用。
記者:沈陽下一階段關于中水利用的發(fā)展重點是什么?
楊曉林:目前我們的主要方向是為沈陽地區(qū)的電廠提供循環(huán)冷卻水,目前我們已經和9家電廠簽訂了合同,預計在2013年可以讓這些電廠全部使用上中水,屆時可以日供中水57.5萬噸。
記者:能在城市居民中推廣中水的使用嗎?
楊曉林:這個現在還很難,不過的確是我們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尤其是在城市景觀用水、洗車、清洗道路等方面,中水都有著很可觀的運用前景。比如北京,就已經在部分地區(qū)鋪設了管線,并設立了類似加油站一樣的中水購水站,居民可以在那里通過刷IC卡直接購買中水,用于洗車、綠化或人造景觀。
記者:沈陽重新利用的中水來自哪里?
楊曉林:位于沈陽西北部的沈陽市北部污水處理廠是沈陽地區(qū)目前處理能力最大的一座污水處理廠,日產中水近40萬噸。目前北部污水處理廠所產出的中水,每天大約有8.6萬噸通過專門的管線供給康平電廠作為冷卻循環(huán)水使用;春季農耕季節(jié)每日還可提供11.4萬噸的中水,通過排入北運河的方式用于農業(yè)灌溉。
此外,北部污水處理廠還可每日提供約5000噸的中水,作為洗車、綠化、景觀等用水。除此之外,沈陽只有仙女河與沈水灣的兩家污水處理廠可以各自提供每日1000噸的中水供再次利用。所以,在沈陽市可實現再次利用的中水中,超過99%都是出自北部污水處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