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因為缺水,農民種地靠天吃飯,飲水是渾濁的凼凼水,買條魚來“打牙祭”,更是不敢遙想的山珍海味……而今,密如蛛網的灌溉渠系穿梭田野,自來水管直通各家各戶,水產養(yǎng)殖方興未艾,成為助農增收的支柱產業(yè)。仁壽水利發(fā)展30年,帶給了我們生產生活上息息相關的便捷。
水利基礎建設為現代農業(yè)發(fā)展“上保險”
“水渠新修了,我們的糧田就等于買了個保險,以后種莊稼就旱澇保收了?!苯?,記者在龍正鎮(zhèn)騎龍村采訪時,村民們紛紛說道。一條條嶄新的水渠,在成片的糧田邊隨著田塊的形狀蜿蜒,硬化水渠的中間,還鑿有排水孔等配套設施。放眼望去,蜿蜒細長的水渠猶如一條長龍盤亙在糧田四周,為豐收保駕護航。
新水渠的建成,也就宣告一旁的老土渠正式“下課”。村民告訴記者,老土渠“服役”已經幾十年,漏洞百出,放水是“天一半,地一半”,地處尾渠的田塊,一般都干脆不種水稻了。
據了解,1978年黑龍灘水庫竣工后,仁壽全縣建有東南干渠各1條;北斗、禾加、富加、滿井、方加分干渠5條,以及各種斗渠、農渠、毛渠總長約6020公里,由于以前修建的渠系基本都是土渠,建設標準低,工程質量差,配套不完善,加之運行多年,工程老化嚴重、病害加劇,渠道滲漏嚴重,渠道尾水灌區(qū)受水困難。夏季排水不暢,汛期來臨時糧田一片“汪洋大?!?,表層的肥沃土壤被不斷沖刷流失,土壤逐漸貧瘠;冬季排濕不好,病蟲害嚴重,增產增收困難,“年邁”的灌溉渠系,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農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于是,解決輸水安全,新建和整治渠系,保障農民農業(yè)生產,就成了多年來仁壽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別是2007年,仁壽全縣掀起了“以調治旱”的高潮,調整結構21.18萬畝,全縣水果總面積達到46.83萬畝,保障水利灌溉,顯得尤為迫切。灌溉水渠的建設,也引起了仁壽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該縣決定從2007年開始的5個水利年度內(從2007年9月1日—2012年8月31日),每年將整治水利灌溉渠道200公里,5年整治1000公里,使大型灌區(qū)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數達到0.55以上,中小型灌區(qū)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數達到0.65以上。據悉,為開展此項行動,仁壽縣財政每年將拿出1000萬元來搞農田渠道防滲整治,無疑是一次“大出血”。
截止現在,仁壽全縣已建各類渠道5363條,長8586公里。30年間,仁壽水利利用國家專項資金、基建資金和糧專資金、小農水資金等項目資金新開渠2565.4公里,整治渠道3626.6公里,其中防滲達1220公里,水的有效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時新增灌面16.5萬畝,改善灌面22.8萬畝。
一條條嶄新的水渠,使村民們的糧田排水有溝、蓄水有池、沉沙有函、護坡有草,田塊的草害、病害、蟲害等問題便迎刃而解;同時,土渠硬化以后,農田排水、灌溉等農民耕作條件大大改善,血吸蟲等發(fā)病因素也得到根治?!耙郧疤杂?、泄洪等工作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一畝水田秧插下去,要耗十幾個工?,F在水渠通暢了,當天放水當天插秧已經能完全實現?!鞭r戶們都愉快地告訴記者。
仁壽十年九旱,有旱山村、缺水村241個。自1998年旱山村集雨節(jié)灌工程實施10年以來,演繹了一個個旱山村無水而窮、因水而富的故事,記錄著干部群眾興水治旱的點點滴滴。
“飛躍村不愧是旱山村治水致富的典范!”這是水利部水利司領導前來該縣文宮鎮(zhèn)調研該村蓄水經驗時給予的贊嘆。“有女不嫁茅林溝,那里的石頭有你摳”,茅林溝就是飛躍村的土地名,以前因為長期靠天吃飯,每逢大旱,不僅莊稼絕收,全村1000多口人還要四處找水喝。為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在縣水利局的支持下,渠系整治、山坪塘整治、集雨節(jié)水工程等活動很快就在村里開展了起來。村支書徐剛才說,建設灌溉工程的時候,工地一片熱火朝天,各種機械車水馬龍,大家為了搶工期,幾乎晝夜不停歇。現在,村里戶平有100方以上的蓄水池一個,全村共建有蓄水池200多口,集雨節(jié)水灌溉工程山坪塘兩口,徹底解決了村民生產生活用水難題,確保了村民“有水可飲”、“有水可灌”。
山村因水而毓秀,也因水而靈動,水給村民們帶來了致富的保障?,F在的飛躍村早已甩開了貧窮的帽子,年人均收入達五六千元,幾乎家家都住上了小洋樓,購買了新家電、吃上了自來水、安裝了電話……經過多年發(fā)展,村民們都有了這樣的感觸:種植水果最怕的不是技術不到家,而是怕干旱。
“旱山村集雨節(jié)灌在許多地方都實施過,這里的效果特別明顯,其經驗就是規(guī)劃科學、產權明晰、管護有方?!笨h水利局局長劉開權在調研了鰲陵鄉(xiāng)千丘村的水利工程后歸納說。在縣水利部門指導下,每規(guī)劃建設一口蓄水池,要看它有無集雨面積;其次,每口池都以“U”型渠連通?!吧厦娴某刈有顫M了,水自動流到下面的池子,不讓一滴水從溝里跑掉?!贝迕裥鞂W明說。
靠種水果發(fā)家致富的村民都視蓄水池為家業(yè)。果樹下,一條條渠網與100多口裝滿水的蓄水池相連,為滿山綠蔭注入強大的生命之源,建設運行多年的蓄水池與渠道全部完好?!癠”形渠的修建,不但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便利了果園灌溉,還成為了村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F在,千丘村山下治水較早的經濟社,人均收入已達4000多元,山上的村民,也對治水致富有了新的期盼。
旱山村集雨節(jié)灌工程實施10年來,該縣共投入資金1970.93萬元,其中中央、省投資854萬元,興建各類集雨節(jié)灌工程3272處,解決了30個旱山村和嚴重缺水村3370戶的1.6萬多畝旱地澆灌,為家業(yè)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fā)展提供了充足水源保障。
解決蓄水安全。仁壽現在全縣擁有水庫120座,總蓄水3.9億立方米,有效灌面86萬畝。但是全縣病險水庫尚有32座,縣水利局通過多方奔走,積極爭取中央下達項目2座,省級財政下達項目19座,共爭取下達資金1224萬元,其中中央529萬元?,F已動工17座,竣工2座,完成投資807萬元。“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后,造成震損水庫26座,已下發(fā)應急搶險資金500萬元,現已全面動工,竣工1座,完成投資342萬元。
安全飲水讓村民告別“凼凼水”
電閘一拉,白嘩嘩的自來水直接流進了洗衣機洗衣服。用上自來水、用洗衣機來洗衣服,這在以前,仁壽縣黑龍灘鎮(zhèn)大壩社區(qū)八組的熊昌書一家可是想都不敢想象?!耙郧叭硕紱]有水喝,哪里來水去搞那些玩意哦!”熊昌書告訴記者。
以前,整個大壩社區(qū)的居民們都是和熊昌書一樣,每天去山溝溝里挑凼凼水喝。熊昌書說,擔一挑水,來回得花整整一個小時在山坡路上顛簸,自己每天來回擔幾挑水解決一家人的飲水問題后,他這個家庭的主要勞動力也就耗在這上面了。由于無水,家里也沒有發(fā)展任何副業(yè),生活十分清貧。而且就是這不起眼的溝溝水、凼凼水,每天也至少要經過村民洗衣服、洗手洗腳、家畜飲用等六七次循環(huán)使用。
近日,當記者走進這個曾嚴重缺水的小山村時,已經完全沒有了村民們所講述的以前缺水時的景象。一臺電水泵、一根水管、一根電線、一個水龍頭、一個電閘,家家戶戶都擁有了自己的“家庭自來水”。許多剛剛吃上“自來水”的村民,自發(fā)的在自己門上貼上了對聯:“安全飲水民受益,涓涓細流謝黨恩”,“飲得甘泉水,不忘打井人”等等。
仁壽是一個典型的丘陵農業(yè)大縣,位于龍泉山脈南麓。盡管有2600多平方公里的幅員面積,但紅層丘陵區(qū)占了80%,是典型的紅層丘陵缺水區(qū)。2005年,衛(wèi)生部和水利部在該縣做過一個詳細的調查,結果令人吃驚:全縣160萬人口中,有87萬人飲水不安全,其中有6.8萬戶、22萬多人屬于極度飲水困難,仁壽人飽嘗了缺水的痛苦和辛酸。
百姓的疾苦也時刻牽動著仁壽縣委、縣政府領導的心,近年來,該縣一直堅持不懈地通過農村飲水安全項目、紅層找水、鄉(xiāng)鎮(zhèn)修建集中供水站等辦法解決人民“吃水難”,并且通過每年下達具體數量任務,作為民生工程目標任務進行考核。
縣水利局局長劉開權說:“接到任務后,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但是為了眾多還沒喝上安全水的百姓,再苦再難我們也得兢兢業(yè)業(yè)地去完成好?!备鶕h現狀,縣水利局采取“各個擊破”的措施:即在龍泉山脈、榮威山脈兩大山區(qū)實施聯戶供水、建集雨飲水工程,采取“豐儲枯用”的模式,建設水窖、水池、水井等集雨飲水工程,廣集天上水、開辟地表水、保持地下水,解決群眾長期干旱缺水、無水喝的困難;在平壩區(qū)突出工程配套,做到“有井、有蓋、有提水設備、有高位水池、有洗衣設備”的“五有標準”,實施高標準的單戶供水工程,使農村人喝上自來水和安全水;在鄉(xiāng)鎮(zhèn)場鎮(zhèn)實施集中供水工程,在居民集中居住的鎮(zhèn)場上,由水利部門修建集中供水站,以解決居民的吃水困難。
原花園鄉(xiāng)場鎮(zhèn)和珠嘉鄉(xiāng)場鎮(zhèn)距離較近,兩鎮(zhèn)共用一條河水,有常住居民3000多人。多年來,這里居民家中都有一個自制的砂罐,里面裝滿了碎石子,細沙子,碳渣等,專門用來過濾井水。2007年,縣水利局投資近百萬元修建了一個集中供水站,經過嚴格科學的消毒過濾程序,保證兩場鎮(zhèn)3000多居民吃到干凈衛(wèi)生的自來水。許多居民都高興地說,水廠“上崗”,砂罐就“下崗”。
今年9月,由仁壽縣本級財政投入,縣水利局作業(yè)主建設的汪洋鎮(zhèn)應急調水民生工程項目,經過近三個月的緊張施工,試運行合格正式交付汪洋鎮(zhèn)人民政府管理使用,為這個資源大鎮(zhèn)和工業(yè)經濟重鎮(zhèn)輸入了新鮮血液。
汪洋鎮(zhèn)常住人口達3萬余人,原來場鎮(zhèn)生活用水全部從距離場鎮(zhèn)3公里左右的小(一)型共和水庫取水,由于2006、2007連續(xù)兩年旱情嚴重,共和水庫蓄水嚴重不足,居民生活用水只能限時限量供應,部分工礦企業(yè)用水無法保證,廣大場鎮(zhèn)居民和投資商對此憂心忡忡,用水短缺問題成為了制約老工業(yè)基地發(fā)展的“瓶頸”。經過多方案反復比較,縣上最終選擇從有長期水源保證、距離共和水庫約8公里的祿加鎮(zhèn)六皇寺溪河提水到共和水庫作為補充水源,該工程總投資302萬元。
飲水的問題解決了,還成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推進器,帶動了當地村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珠嘉鄉(xiāng)筆水村3組李華玉說,在以前,他們一家三口人有細致的分工,兒子專心讀書,愛人負責種地,而他的任務最繁重,就是負責每天下山“搶水”,保證全家人有水喝。李華玉說,為了水就白白地賠上了我這個棒勞力,一年到頭辛辛苦苦,也僅能夠填飽肚皮。今年年初,國家拿錢為他家打了一口井,沒有了吃水的后顧之憂后,李華玉集中精力發(fā)展家庭副業(yè),目前,他家養(yǎng)殖了優(yōu)質蛋雞4000多只、生豬17頭,自己還不時抽空去城里務工,一家人的日子過得亮堂多了。許多村民都由衷感嘆:“這眼井我們老百姓喝著甘甜,真是一眼惠民之井,富民之井啊!”
目前,仁壽全縣共建成集中供水站48處,管網輻射20余處,聯戶供水工程100處,打井10萬余口,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