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水大會,再次將國際社會的目光聚焦到一個非常普通,卻又十分急迫的問題——水。這次從9月7日至11日的會議,在政治層面圍繞3大主題展開討論,即氣候變化,未來城市和公共衛(wèi)生;在技術層面則要討論水與能源,海水淡化與水的循環(huán)利用,科學、研究與技術的疆界。從這些議題不難看出水這個命題的復雜性和解決這個問題的艱巨性。
據專家介紹,全球有水資源14億立方米,其中只有2.5%是飲用水,且大多數飲用水的開采比較困難。全球淡水儲量的69%是冰川和長年不化的冰凍區(qū),淡水儲量的30%是地下水,江河湖泊的蓄水量僅占0.3%,其余0.7%為濕地、濕氣、霜、霧等。水不僅是生命之母,還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地區(qū)的社會和經濟發(fā)展水平。經濟發(fā)展比較快的地區(qū),一般都有相對充足的水資源;經濟發(fā)展滯后的地區(qū),一般都面臨水資源不足的挑戰(zhàn)。
從世界水大會傳出的信息看,全球主要面臨以下嚴重挑戰(zhàn):挑戰(zhàn)之一是全球還有11億人沒有潔凈的飲用水。這方面雖已取得一些進步,但任務仍十分艱巨。每年仍有400萬人因沒有潔凈的飲用水而得病死亡,每天仍有數千名5歲以下的孩子因沒有潔凈的飲用水而得病夭折。與此同時,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缺少基本公共衛(wèi)生設施,約90%的生活污水和70%的工業(yè)廢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河道。
挑戰(zhàn)之二是聯合國的千年發(fā)展綱要提出,到2015年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將世界貧困人口減少一半。對許多發(fā)展中國家而言,減少貧困的基礎是發(fā)展農業(yè)。目前,農業(yè)用水已占全球淡水需求的70%,1950年以來,全球的淡水消耗增長了40%,亞洲的水澆地面積增加了3倍,這對克服貧困、抑制糧價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要實現聯合國貧困人口減少一半的目標,農業(yè)用水至少需要增加1倍。眼下,全球41%的可耕地在干旱地區(qū),那里生活著20多億人,全球有1/3的人受到缺水的困擾。這比原先的估計提前了10多年。這種情況下,水能否為實現聯合國的目標提供支撐,已成了問號。
挑戰(zhàn)之三是世界大城市的發(fā)展。上世紀初,全球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16個,現在已有400多個城市的人口超過百萬,并出現了一批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這種大城市、特大城市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對水資源的影響,目前還不能作出科學、全面的評估,更談不上采取有效的對策。
面對上述主要挑戰(zhàn),與會專家提出的應對方案主要有兩個,一是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包括跨國治理,節(jié)約用水,降低輸水管網的損耗,倡導循環(huán)利用等。新加坡在水循環(huán)利用方面有較好經驗,到2011年循環(huán)水將占到全國用水量的1/3。會場外,展出了許多水管理方面的最新技術和最新產品。另一個方案是針對農業(yè)的,因為農業(yè)用水要占全球淡水需求的2/3強。但這方面只提出“昨天的水澆地要適應明天的需求”,迄今還沒有拿出系統(tǒng)的解決方案。
應該說,在解決水問題方面,作為“先行一步”的西方發(fā)達國家,有義務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更多幫助,但遺憾的是事情往往不盡如人意。在今年6月的非洲聯盟首腦會議上,50多個成員國的領導人一致同意將解決本國居民的飲用水和衛(wèi)生設施列為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并期待西方工業(yè)國的援助,但西方對此反應冷淡。但愿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水大會能激活發(fā)達國家對“窮兄弟”的援助熱情,不是只看中其廉價資源,不要只視其為出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