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了水表以后,我們輪流收水費,輕松多了。”昨日,江漢區(qū)民權(quán)街打銅社區(qū)的劉有沛整理好水費記錄本,準備傳給這個月值班的常師傅。民生路165-175號住著包括劉師傅在內(nèi)的13戶人家,6年前,他們組團安裝了入戶的分水表,結(jié)束了總表水費分攤不均經(jīng)常扯皮的局面。
民商混住水費難收
劉有沛沿著同安里老房子的外墻,指給記者看6年前他們安裝的水管。水管沿著墻壁走,室外部分用隔熱棉包裹著。一位王女士說:“得虧劉師傅他們,不然水費真是扯不清楚。”
“過去收水費,別個把錢丟到地上。”73歲的劉有沛回憶說,以前因為收水費,居民之間鬧過很多矛盾。
他們居住的民生路一帶都是老房子,使用的是集體水表。2000年左右,這里好幾戶底層住戶變成了商鋪。2007年,他們的水費標準調(diào)整為商業(yè)用水,每噸3.15元。當時,集體水表下共有22戶,居民16家,門面6家。平均分攤的不合理,加上水損水漏嚴重,導(dǎo)致每次收費都困難重重,“每家都說沒用那么多水,但又只能按總水表的讀數(shù)均攤。”劉有沛說。
居民團購材料自裝入戶表
2008年,劉有沛決心改變這種局面,把居民用水收費標準調(diào)為民用水,和商業(yè)用水分開。他和另外兩位有威望的老人一道,跑自來水公司遞交申請。
經(jīng)過幾個月奔波,他們得到的回復(fù)是,16戶人家安裝一戶一表,加上水管維修,費用是一萬六千元。“平均每戶要出一千元,大家難以承受。”隨后,他們通過社區(qū)找到街道房管所,對方給出的方案仍需要8千元,并且只能給管道補漏。
大伙一商量,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自己搞。王勝利路子寬,在清芬路材料市場有熟人,負責(zé)進材料;常建立原在汽車公司工作,懂一點水電,負責(zé)設(shè)計線路找人安裝。
說裝就裝,一共4天,安裝完畢。商家全部牽出總表,16戶居民安裝入戶分水表,水管全部改走明線,材料加造價一共1620余元。當年5月,入戶水表安裝完成后,他們再到自來水公司申請改為民用水收費標準,當即通過。另6戶商家籌錢另裝了水表。
記者聯(lián)系上水務(wù)集團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在總表計量模式下,居民共同出資對共有管道進行改造,安裝分計量表,輪流抄表收費的方式,并無不妥。
熱心居民輪流收水費
水管水表裝好后,除去年事已高的住戶和租戶,大家輪流收費。居民按自家水表的讀數(shù)出錢。
當初的16戶人家如今變成了13戶,收水費的人漸漸固定為包括劉師傅在內(nèi)的三人,每人收一個月。雖然沒了大矛盾,但也有小煩惱。不少租戶時常碰不到人,有的又不肯按時交,劉師傅他們就一遍遍上門催。
“我們從來沒有因欠費斷水。”劉有沛驕傲地說,即使有時出現(xiàn)漏損,或者讀數(shù)有誤差,自己會墊付一些水費。
劉有沛并不富有,為什么要做費時費力還自掏腰包的事?“他們信我,我給大家做點事,順便把自家的事解決了,蠻好!”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