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次沒出現(xiàn)大面積的交通擁堵,但城市積水情況卻依然嚴重,有關部門公布說,城區(qū)道路共有15處發(fā)生了積水情況,最深處達到40多厘米深。而實際上,積水在大街小巷都很普遍,只不過嚴重程度有高有低而已。
27日中午,騎車外出的我被困于紅橋市場附近的天橋下,當時,緊靠天橋的汽車道,形成了大面積的積水,每當汽車疾馳而過,車輪卷起的水花足有一米多高,令在天橋下避雨的人們躲閃不及。而天橋另一旁的自行車道,宛然已成為了一個水流湍急的小河……雨停后,我騎車經(jīng)過紅橋后面的君安賓館,那里已是汪洋一片,積水處可以淹沒半個自行車輪。
在北京生活快四年了,對這種下雨天四處積水的現(xiàn)象看得實在太多,我認為,積水影響交通,給行人帶來不便倒是次要的,最讓人痛心的是,水對北京是如此寶貴,可當上天難得賜給我們時,我們卻不能珍惜它,大量的水積在路面上,無法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
最后白白流走、或在路面上蒸發(fā)了。
積水問題的罪魁禍首,是城市地面的硬化———大面積的水泥、花崗巖、大理石、釉面磚、柏油把城市地面覆蓋得幾乎嚴嚴實實,大大削弱了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功能。記得2005年那場暴雨后,這個問題曾引起過重視,一些道路地面的透水化改造開始啟動,不過顯然,這種改造的速度目前還是太慢。此外,下雨積水,顯見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低效,排水系統(tǒng)是檢驗一個城市現(xiàn)代化的重要標志,在發(fā)達國家,城市下水道甚至是大到可以撐船,而在國內(nèi),幾乎所有城市的下水道都很狹窄,北京有些地方甚至還用著明清時代的下水道。
北京的排水設施建設也存在雜亂無章的問題,有很多次我發(fā)現(xiàn),一些積水的路面旁就有下水的雨箅子,但無法理解的是,一些雨箅子所在的地勢竟然比積水路面高,不知道市政部門是怎樣施工、驗收的。此外,許多路面設置的雨箅子太少,無法滿足道路排水的需要,讓人懷疑相關設計部門的設計水平。
今天預報還有一場大雨,四處積水的情況又將重現(xiàn),那么,這樣的現(xiàn)象還要持續(xù)到多久呢?(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