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因河而美、河因城而名,這是不少世界名都的特色。如巴黎之于塞納河、倫敦之于泰晤士河、柏林之于萊茵河。
在國內,上海和廣州分別將黃浦江、珠江及其沿岸景觀規(guī)劃建設作為構建國際大都市形象的基本要素之一。河涌治理,不僅可還居民一個清新舒適的自然環(huán)境,也是重新建構廣州“親水”城市的重要契機,正如廣州市長張廣寧所說:“要跳出水來看治水。廣州治水要在確保水安全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水景觀、恢復水生態(tài)、挖掘水文化。”
回顧廣州多年來的治水過程,河涌治理已從一開始的簡單水利治理到越來越注重治理與文化、商業(yè)、生態(tài)特色的結合,這是一個極大的進步。而對如何重新建構“親水”城市,有專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專家支招]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趙紅紅教授:
結合文化、商業(yè)整治河涌
“廣州的河涌至少要有一兩條改造成上檔次的景觀帶,才能代表南方水城的形象。這方面我們可以學習韓國的清溪川、上海的蘇州河?!弊蛉?,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建筑系主任趙紅紅教授向記者表示,廣州的河涌整治要與文化、商業(yè)聯(lián)系起來。
“我們可以學習韓國治理清溪川的經驗”
“現在的河涌,成了廣州的下水道,甚至有些涌用大理石鋪在上面,高架橋橫架在涌上,這種處理河涌的方式絕對是不可取的,如何讓河涌與人的生活和諧共處,讓市民重拾親水情節(jié),我們可以向韓國治理清溪川的經驗中學習?!壁w紅紅向記者如是介紹。
據悉,清溪川是韓國首爾市中心的一條河流,全長5.8公里,流往漢江。1950至1960年代,由于經濟增長及都市發(fā)展,清溪川曾被覆蓋成為暗渠,并在上面興建高速公路,清溪川的水質變得惡劣。2003年7月起,在首爾市長的推動下進行重新修復工程,把高速公路、天橋拆除,重新挖掘河道,并為河流重新美化及灌水,及種植各種植物,又興建多條橋梁橫跨河道,工程耗資9000億元,在2005年9月完成?!鞍渡嫌蟹鹿诺淖鞣弧⒑又杏星宄旱牧魉?、岸邊有用搓板洗衣的市民”,清溪川現成為首爾市中心一個著名的休憩地點。趙紅紅介紹:清溪川河道復原并不是簡單的原貌恢復,其中既考慮了河流本身的特點,又結合了歷史和現代文化,包括現代商業(yè)的開發(fā)。
亞運村將有嶺南水鄉(xiāng)特色
張廣寧提出,要在2010年前完成全市河涌整治。河涌的整治不但面對過去,還面對將來,正如2010年將舉辦盛會的亞運村,規(guī)劃中就充分重視將河涌與景觀相結合。例如備選方案一提出,將亞運村打造出濃郁的嶺南水鄉(xiāng)特色。從該規(guī)劃圖看,建成后的亞運村內將水網交織,河涌邊也將出現具有傳統(tǒng)嶺南風格的建筑來營造水鄉(xiāng)風貌。
再比如,在亞運會主會場所在的天河區(qū),也把亞運主題和車陂涌的治理緊密結合。涌旁規(guī)劃的亞運景區(qū),將把廣州亞運會徽的設計理念貫穿其中,其景觀造型具有強烈的運動藝術表現力,表達了人、運動、自然、廣州的四層內涵,傳達了強烈的現代城市精神、人文精神和亞運精神。其間針對不同的運動場所,還設計了不同的運動情景雕塑。
“河涌綜合整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因此,要根據水源、水質的現狀,制訂了近、中、遠期目標,采取分段、分期實施的方式,逐步推進河涌綜合整治?!壁w紅紅這么設想,如果廣州能拿出一兩條上檔次、代表廣州新形象的河涌,那就是“了不起”的事情。
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梁國昭:
以河涌治理推動濕地保護
梁國昭向記者表示:“人們要重新學習濱水而居,河涌最終匯入珠江,只有通過對江、湖、涌水系脈絡的重新建構,廣州的市民才能重拾‘親水情結’”。
水系的保護和建設有文化傳承的意義
對于廣州城與水的關系,梁國昭認為:2000多年來,廣州的發(fā)展由水而起,從來離不開水。宋朝時,廣州還有護城河,水上交通網縱橫交叉,既可以通船,又減輕水患。廣州城內船艇如梭,店鋪如林,商貿繁盛。尤其是南濠之畔的濠畔街,“商業(yè)之盛過于秦淮十倍”。對廣州來說,水系的保護和建設更有文化傳承的意義。
整治河涌當務之急是保護濕地
梁國昭說,一些城市的河涌改造實行硬底化后,反而破壞了濕地的內在生態(tài),使之喪失了環(huán)境凈化功能。另外,城市中的濕地水域具有顯著的景觀美學效果,“山得水而活,嶺得水而秀”,不能讓房地產開發(fā)商隨意破壞這些資源。很多房地產豪宅都大打“水”牌:臨江、臨湖、臨海,這些都是臨濕地,必須謹慎處置。
濕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嗎?梁國昭回應:濕地對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作用舉足輕重。首先,濕地水體是城市的天然空調器。分布在城區(qū)里密集的河涌水網作為風廊,可以促進空氣的對流散熱,緩解熱島效應。其次,濕地具有凈化、降解環(huán)境中有毒物質的生態(tài)功能,濕地自身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化的生物有內在的循環(huán)體系。例如印度加爾各答市就利用濕地進行污水凈化,黑龍江七星河的污水流經蘆葦地后被凈化。
廣州要整治河涌,當務之急就是保護濕地,在城市建設規(guī)劃中應該突出“濕地生態(tài)城市”的理念。再如,城市規(guī)劃必須包括濕地保護和建設的重要內容;城區(qū)濕地率(水面率)不低于10%,濕地占城市綠地面積比例應達50%;濕地環(huán)境、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多樣性應得到良好保護;城市景觀建設要體現出親水性。
?。壅畬嵺`]
五階段四網絡重塑“親水”城
回顧廣州多年來的治水過程,其河涌整治思路和工程建設也同樣經過由簡單水利治理到綜合治理,由“埋頭苦干”到“跳出水來看治水”的歷程。河涌治理,越來越注重其文化、商業(yè)、生態(tài)特色。
從1999年至今,廣州河涌治理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滿足防洪排澇的需要,河道堤岸工程采用單一的漿砌石或鋼筋混凝土直立式擋土墻。第二階段增加了河道的親水性內容,采用復式斷面,建設親水平臺。第三階段開始在親水、生態(tài)方面做文章,盡量降低一級平臺高程,修筑滾水堰,保持景觀水位。第四階段引入生態(tài)堤理念,采用簡單的護腳防沖措施,上部種植花草,突出嶺南水鄉(xiāng)特色。第五階段是在河道截污的基礎上開展綜合治理,溝通水網、調水補水。
隨著理念的日益先進,廣州河涌整治也由零散向網絡轉化。廣州市規(guī)劃部門近期已將廣州中心城區(qū)河涌水系進行了梳理,并規(guī)劃了未來廣州中心城區(qū)的四組水網絡。
一是石進河—白云新城區(qū),主要將流溪河左干渠延長至景泰涌,形成一個以石井河、新市涌、白云新城景觀河為中心骨干,以白海面湖、白云湖等人工湖為重要景觀節(jié)點的水系網絡,同時充分利用區(qū)間水資源,合理構筑具有動感的水景觀系統(tǒng)。
二是“水秀花香區(qū)”,溝通荔灣芳村片區(qū)的河涌,形成以花地河和大沙河為主要骨干河涌的水系網絡,利用外江潮水將兩骨干河涌作為引清通道,補充河涌景觀水源。
三是會展—果樹氧吧區(qū),主要以黃埔涌及石榴崗河為骨干河涌,形成海珠區(qū)水系網絡,利用潮汐作用,通過黃埔赤崗涌、赤沙涌、石榴崗河、海珠涌等引清通道,為河涌補水。
四是前航道北部都市陽光區(qū),以水庫、人工湖及聯(lián)控補水線路,將前航道北部河涌連通,形成以沙河涌,獵德涌、車陂涌、烏涌、深涌、南崗河等主要骨干的水系網絡。其水源為區(qū)間水和珠江潮水。
記者手記
河涌命運是居民文明的鏡子
愛水親水的廣州人,在過去一周又遇上了兩樁與水有關的喜事——一是整治7條河涌的市政府一號工程全面啟動,一是珠江水上巴士的開航。遙想當年“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的美妙,有市民遐想,若是河涌能恢復當年的清澈秀麗,屆時江、涌均可行船,將是多么浪漫愜意的一幕。
當然,目前這還只是一個夢想。寬闊的珠江已可游泳,細小的河涌卻依然臟臭。
不過河涌治理的難度,也恰恰在于其小、在于其細。231條河涌編織的密集水網,讓廣州每條河涌的治理,都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與一江兩岸的寬闊氣派相比,大部分河涌都是悄無聲息地在城市中穿行而過,其臟臭卻能影響到數百萬居民的日常生活;其治理,也同樣關系到這座特大城市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中一些需要大費周章的細節(jié)。
我們關注大型污水處理廠的逐漸增多,但不要忘記,只有擁有完善的地下污水管網,河涌才能不再淪為公共下水道。
我們關注工業(yè)廢水的偷排,但不要忘記,只有每戶居民都自覺做到垃圾分類,才不至于出現截污管道屢屢被塞的局面。
我們關注堤岸規(guī)劃的美輪美奐,但不要忘記,只有妥善處理好每戶拆遷戶的善后工作,河涌兩側才會出現廣場、噴泉、綠化帶。
我們關注年內完成7條河涌整治的承諾,但不要忘記,只有全城環(huán)境改善和城中村改造完成到一定程度,全市河涌的整體面貌才會有徹底而穩(wěn)定的改善。
這一切,決定了河涌治理必定是一項千頭萬緒的系統(tǒng)工程,任何一勞永逸或者一蹴而就的期望,都過于理想。過去數載,我們多次聽到過河涌變清指日可待的消息,收獲的卻總是失望。施工中途計劃改變、清污之后淤泥又積、截污完畢無水可補,這些情況屢屢發(fā)生,既體現了治污道路探索的反反復復,也充分說明此項工作的錯綜復雜。
河涌的命運是居民文明的鏡子,河涌的整治是城市管理的標尺。今年是廣州三年城市管理年的最后一年,也是創(chuàng)建衛(wèi)生城市的沖刺年,廣州市政府選擇將河涌整治作為今年的一號工程,自有其特殊的含義。通過過去一周對河涌治理的連續(xù)報道,我們欣喜地發(fā)現,從整體水系規(guī)劃的確定到拆遷補償標準的提高,無論是在理念層面還是在操作層面,廣州的河涌治理措施都更趨成熟、更為完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還將繼續(xù)跟蹤這一艱巨工程的進展,分析可能出現的問題。隨著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們相信,河涌蕩舟盡覽“山水之都”的日子,不會太遙遠。